中国记忆项目我们的文字专题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波空论口述史访谈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贝叶经制作技艺项目
今天是2014年11月2号
我们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
勐罕镇曼降村
采访傣族贝叶经制作技艺
国家级传承人波空论老师
波空论老师您好
您的个人经历和您主要学习
贝叶经制作的主要的过程
第一个问题就
您先从您的个人经历
简单地谈一谈
(我)出生于1948年
七八岁时因为汉文也学不懂
就去学傣文 就去当和尚
当和尚5年当和尚就学习
大佛爷教接着大和尚教
我懂了以后我就又去教小和尚
你教我我教你当和尚嘛
教书嘛都是大佛爷带头教的
接着就学习怎样写字怎样念经
念经前先学字母辅音元音
根据字母掌握傣文
才去学习刻经
刚开始时刻得不好
大和尚教大佛爷教(我才学会)
到了会的时候
我就去其他寺庙念经
刚开始念经不是很顺要慢慢念
去任何地方念经都可以
大佛爷去哪里我都陪着他去念经
老人们还是听我念经
经念错时老人们就会帮我纠错
就是这样
当和尚到第5年
大佛爷叫我去各个寨子
不像现在(和尚去的时间很短)
那个时候老师也不多
佛爷跟小和尚也不多
所以我就去其他寨子教小和尚读书
曼降(寨子)也去曼飞龙(寨子)也去
像这样去教
有些小和尚能学得会有些学不会
当了5年和尚后我就还俗了
还俗了以后到了1968年
(因为文化大革命)和尚就没有了
我还俗你还俗大家都还俗了
佛教一片破败衰亡
那时僧侣都没有了
(寺庙)才开始收和尚
我那时不知道要做什么
只能闲着
闲了十多年吧
到了公司在勐罕镇建族园的时候
公司来找(刻贝叶经的)人也找不到
其实每个(当过和尚的)老人都会
他们在家里也自己刻贝叶经
(公司)没去找
但是找到了我
我也闲着而且人家也需要
刻经刻了10年
别人也用(贝叶经)
有些人也拿(贝叶经)去(献佛
我也拿去了两三本贝叶经
别人肯定拿去得比较少
因为他们不是康朗(还俗的佛爷
写得不怎么好
岩迈(刚还俗的人)不会写长的经文
只能写短的经文
哪个经文好就刻写哪个经文
都是好的经文
经文都是佛祖的话
佛祖教的所以要写
汉族游客过来玩
他们也挺尊敬我们傣族的宗教
有时他们比傣族还要重视贝叶经
他们说波陶(您)写吧
现在佛寺恢复得好
生活也渐渐变好
就一直写吧不要怕
那个时候我还是挺怕的
所以我就写
(来)看到贝叶经的汉族也想要
所以放在佛寺也好
放在家里也好
能让我们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我们傣族也一样
经文是放在吉祥神圣的地方
买过贝叶经的汉族游客还想买
现在也有继续来买的
有些时候他们要我寄过去
这是我们好的东西
要得继续传承要得教和尚
那个时候大佛爷也教我
有不懂的地方我就问大佛爷
符合时事政治的我就写
不符合的我不能去写
不懂之处我也问大佛爷他们
所以一直写到现在
传承到现在汉族想要
买后能给他们带来吉祥生意兴隆
所以就让我继续写
(我)当小和尚开始学傣文
识字了后就学习刻贝叶经
小和尚不多就只有五六个人
大家一起去砍一起刻
一起煮(贝叶)
要放什么一起煮
拿淘米水酸叶放进去(锅里
煮的时间不能太短要煮一天
煮完了以后就让小和尚去刷去晒
晒干后拿来捆成一团
捆一段时间后再制匣打孔
制匣时把多余的边切掉
要切得平整
铺开再弹线弹线了以后拿来刻
写完后就拿油擦
拿一种野果来和米糠混合在一起
来榨油油都是自己榨的
有油后写完后拿油擦
涂完油后的贝叶以前是用米糠来擦的
然后晒晒好后就选大小
然后做成一打来制匣
然后拿油漆
先拿油漆来涂再涂一层保护漆
有些时候全身都会肿
如果过敏的话
贝叶晒完后再拿红油漆来涂
再拿金水涂边
制厘成一打再装帧成册
老人啊居士啊
寨子里的人来拿的话拿去
拿去后就放在佛寺里
那咱们接着往下说
就是您刚才讲到
您师傅是怎么教您的
贝叶经的历史
他们是跟谁学的
是不是也是在佛寺里
这是不是一个传统
您大概讲一下
您师傅给您讲过的一些故事
当了沙弥就学傣文字母
当了沙弥就(开始)刻
7岁当沙弥
八九岁就开始渐渐地懂(傣文)了
十岁左右就能读能刻了
11岁就能读顺了
12岁就都会了
所以就刻贝叶经到现在
从会刻开始一直刻到现在
所以现在才不会忘记
有一段时间差点忘记
现在不会忘了一直在写(刻)
一当和尚就开始学
学了不到一年就开始拼读
哪个辅音要跟哪个元音相拼
元音学的时间比较久
拼读学了差不多一年才学懂
这个字要拿这个辅音这个元音
慢慢拼读才渐渐掌握
但刚学念经的那年就只懂那一套经
拿其他经文来读则不懂意思
每天早上都要拿出经文来读
大佛爷说(只念一套经文)
这方法不行
需要换着读(不同的)经文
九天十天就拿另一套来读
这一套读懂了另一套又不懂
念顺了(几部)经文后
其他的经文也就知其意了
师傅曾教导要学要掌握
以前师傅曾经说过
刻经拿去拿去献佛这很好
这样使人们身体健康
家庭幸福寨子和谐生意兴隆
老师也曾经讲过
即使不能达到生意兴隆
也要自给自足
不能比别人差
如果不学就不懂文
如果我们懂文
则可以在寨子之间书信往来
如果不懂得傣文什么都不懂
所以说我们要告诉我们的子孙
要继续传承下去
在寺庙里念经
我们的家庭和寨子也会幸福平安
不学习傣文不学习刻经
那对于我们自己
家庭寨子都不好
所以要用心不要太贪玩
为了使贝叶经发扬传承
我们要一代代刻下去
传承下去老人说过的不要忘
这就是老师告诉的
就是有没有什么关于
贝叶经的一些故事
就是不光是师傅说的话
咱们民间传说的一些故事有吗
初期自从释迦牟尼佛涅后
有一个大长老弘法到一个好地方
看到那里的一种树长得很茂盛
树叶很柔软光滑
就想到
若用这种树叶来刻写经书
一定很好
他就拿这个树叶煮
然后在树叶上刻写经文
流传至今
我们有食物和金银财物
佛经)供养
以及《维仙达腊龙》
我们死后也会获得我们自己的功德
还会享受到更多的财富
这是佛祖所说的
所以我们也为了来生而
有些经书是给已故亡灵
多凡(傣文的一种写法)也有
有些单字有辅音的
字多种多样不是单一的
经书也不只是一个内容太多了
《阿毗达磨》这些
我们要留着在家里可以用
(经文)也很好
《孤魂奶奶》
若我们好好珍藏
以后会更好
那您再详细地讲一讲那个经书
还有什么其他种类的
然后一般都用在什么场合
比如说早课晚课
我们会念一些什么样的经书
然后民间有一些什么
婚礼的仪式丧葬的仪式
是不是也会请佛爷
念一些经书都用在什么地方
那我就来讲讲关于建新房的事吧
建新房需要僧侣来念经
建新房要先让白牛来耕型
建新房嘛这个以后
如果地基不好就要驱除邪气
这样才能家庭幸福家人平安
疾病啊关于丧葬啊
都得需要找大佛爷来念经
祈祷祝福这些得找佛爷们
经书啊这些都是好的
家庭寨子就会幸福吉祥
什么鬼神疾病都不会来
不念经鬼神就不害怕
每个家庭寨子都很会平安
如果念经的话
所以才能吉祥平安到现在
所以这些都不能遗失
几代人都需要传承下去
我们的国家社会才能平安幸福
那就把名字能不能大概说
比如建新房的时候是不是办仪式
然后念的是什么经
然后给老人超度啊
念的是什么经
能不能详细说一下
关于房子
生病或者身体不适时
让大佛也看宰达(生辰八字
什么时候生哪个月生
哪年生这些都在宰达里
宰达是写在棉布上的
有人去世就念《功德经
才能给家人除邪气
所以家庭才幸福
什么妖魔鬼怪都不会来
贝叶经都是由什么人做的
刻完之后都保存在哪儿
一般都放在哪里
就这个问题
那时经文是和尚刻的
一般的人不刻
和尚刻完后再拿到寺庙里念
念完后要好好地放着
完以后要放在寺庙里
那个时候一般的人是不能刻写的
现在还俗后的人一般都会刻写
康朗(佛爷还俗后)啊
刻贝叶经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想想)这些都是好的
现在懂了
感谢老师
刻不好师傅打当然会生气
还要得感谢老师严格的教导
摄制
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
版权所有
国家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