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忆项目我们的文字专题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邱昌明口述史访谈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笔制作技艺项目
1950年10月出生在善镇
东栅茅家塘那个地方
所以家庭贫困呢没有上初中
就是安排到善湖笔厂工作
那个湖笔厂工作呢也不容易
因为善就有好大的企业呢
就是一个供销社
个是善湖笔厂
因为我们分进到
善连湖笔厂有一个条件
因为我六二年的时候呢
我哥哥去当兵了
所以照顾一个子女呢
可以进湖笔厂
当时我们到湖笔厂呢有四个人
我们是安排就是到择笔工种
就是湖笔制作的关键的那个工种择笔
所以有受那个传统观念的影响呢
师傅对我也不是十分的计算
就是十分的毫无保留传给我
那时候我偷偷的学
因为到我进厂之后
对湖笔技艺制作比较感兴趣
后来就是学了之后
三年学徒
第一年是15块工资
第二年呢是17块
第三年是20块
因为我师父是一个没有子女的人
师娘当时(被)聘请到浙江温州
所以家里只有我师父一个人
就传给了我
那么受湖笔影响的就是全工艺
就是在历史上因为是赵孟
他不可磨灭的贡献
那么在工厂里呢
一个是高档羊毫大笔的就是择笔
就是同我师父是同一个辈份的
还有一个呢就是李荣昌
毛笔是光白圆挺
是工厂里面特别好的一位师傅
手工艺联社代表大会
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
所以他们的湖笔的技艺是很高
这个进步比较快
那么1966年我进厂的时候呢
那么我师父呢对我说
你要只要把自己的技术学好
现在回想起来呢
我老师这个话是千真万确的
他很有远见
是我作为忠心是恩师了
当他是自己的父亲一样
到1966年呢成熟了
湖笔技师都集中在我们厂
有400多工人
我是分执工是择笔
基本功怎么择呀怎么抹呀
都要这个三年时间来完成
那么开始的时候这个择笔呢
对我来说因为兴趣是有的
因为笔头出来时候是个毛坏
挑选那个里面的杂毛无头的
师父就是有些方面我也问师父
师父也比较尽心的手把手教你
能够走中高档一点
因为在学习的时候
因为按照学徒时间呢
考完一次每个月考一次
你如果考的好
那么把你的技术放上去
如果考的不好
就是停留在这个地方
所以竞争比较激烈
压力也比较大
那么中高档毛笔
技术不行怎么办呢
就是师父的有些高档毛笔
那么他看看也做的比较满意
在能够操作到中高档毛笔了
再一个就是在有些操作的当中
李荣昌大师跟他们讨教
他们也能够说一些技巧给你
都是当学徒固定工资嘛
就到20块反正超一点给工厂
所以老师说你不能够呢
就是发多少工资你就做多少
到1975年我也当师父了
工厂就是分了4个学徒给我
叫我带我按照师父教给我
这4个当时他们的年龄都是
他们分进来也25岁
因为做我们的这个制笔
要年轻一点
那么那个手就是灵活一点
他们25岁就是做起来
所以他们的身手也有点困难
也能够学到一般中档中档
四位还在工厂
现在在工厂里担任那个骨干了
择笔呢
是第一个程序呢
就是开始就是
把笔头往笔杆上植
就是要做到要植进去
要做到整齐
这个顶呢不能偏
这是很关键的
个呢要植的牢
这样呢不能松底
那么第二步呢就是要择笔
择笔要把里面的弯曲的
无锋的就是病毛要择出来
一支笔要择到完成品要五分择
固定好呢要得到了光白圆健
就是四年要一半学习一半操作
他们开始因为都是高中毕业嘛
到学这个开始又没有什么兴趣
再一个呢这个的比较枯燥
一天到晚就是
这个在操作这个毛笔
对他们来说呢好像兴趣不大
但是可以当时工资
其他工作也比较困难
所以我跟他们说
也比较在生活上关心她们一点
择坏了那么师父呢帮她们修
所以她们这样反复三年时候
摄制
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
版权所有
国家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