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视频

上个世纪1944年

1月11号

我们现在称111

出生在江苏扬州的

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或者是书香门第

我的父亲是扬州的诗人

从事教育工作

我的祖父是扬州的老中医

是从事医务工作

那我的外祖父是扬州的著名画家

叫吴笠仙

我的母亲是他的第五个女儿

我母亲有姊妹六个

还有一个舅舅

舅舅没见过面

他们都跟我们

我的外祖父在学画

那么结果呢

只有我的四姨母学成了

她后来就是扬州的著名的三绝

我受家庭的影响

受到文艺的熏陶

从小也喜欢写写画画

跟父亲学书法

学唐诗宋词

很小很小的时候

我嘛14岁的时候

由于家庭生活困难

为了吃饭

把红领巾解下来学徒了

我的师傅是丁永仁

姓丁丁永仁

他是专门在扬州做玉器

做人物做得很好

后来因为当时

当时做玉器不像现在做玉器

有电动有马达

那时候两个脚要踩

手要捧着

是这样做的

要一定的体力

我们很矮小

还有我弟弟

同时进了这个合作社的

到了两个单位并起来

两个合作社并成一个厂的时候

厂领导关心两个小孩

太矮小

那么就把我们调了

从玉器的抓凳的工作

凳子上

移下来到漆器这方面来

漆器这方面就跟我们的老师姜璧

他的号叫姜临城

临城滨嘛

那个河字边的滨

当时是1959年的时候

从此就是我们转到漆器上面来

开始学画

学这个漆器的创作

那么搞漆器

在这几年的学习当中

怎么说呢

老师对我们很严厉

很严格地教我们绘画

从一个没有基础的小孩

当时在家里才小孩啊

是家庭的影响

是家庭的熏陶

正式学是从拜了姜璧老师

正式学画的

这个画不是国画

也不是油画

也不是水粉画

就是要画这个漆器的花草

那就是搞漆器

那时间过得很快

到了60年代初

60年代1963年

毛主席号召学雷锋

到了学习雷锋运动当中

雷锋顽强的学习的精神

给我们很大的感染

所以我们上班也好

不上班也好

星期天也好

全部投入到这个写生临墓

就是学画上面去

这仅仅是学画的开始

一个基础

以后我们都分散到车间里面去了

到车间里面跟工人师傅在一起

学习漆器的工艺制作

从光漆开始

我光过漆

从拉弓下料

到平磨螺钿了

百宝镶嵌了

雕漆

我现在都在行

平磨螺钿都

车间里面都

一就是两三年

就是一个工序

一个品种

一个器型我都得两三年

大好的事情

为什么呢

就是懂得了

了解了

熟悉了

漆器生产的全过程

各道工序的全过程

而且工人师傅对我也很好

那么跟我对工人师傅也很尊重

真的打成一片了

他们也教我

教我漆器方面的生产知识

就是我从文化上讲

有父亲我大哥教我文化

从画上来讲

有老师曾经教我

一些自己学

从生产知识上

那么有工人师傅教我

所以这样的一个结合起来呢

对我们今后的创作

奠定了一个很好的一个

坚实的基础

我说我们漆器

它是个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个群体

就是作为创作方面怎么样组织好

导演好这个产品的诞生

我一直不认为

一个人有什么产品

都是大伙的功劳

中间的过程其实是很多很多的

那数不清

那么我还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讲呢

这样六十年代

七十年代里面有一个著名的事情

那就是马王堆出土的

马王堆出土的

马王堆汉墓这个重大事情

是我国考古方面一个重大的事情

那出土以后

出土了好多的漆器

去了我们去了

我跟两个同伴一起去了

去看了

去学习了古代的漆器

在这个同时

我们扬州也出土了甘泉山汉墓

甘泉山在扬州的北边

是广陵王墓

当时出土的还有漆马苏汉墓

它是属于广陵王的漆器

那这个出土以后

我们到了现场

到了现场看到了好多漆器

但是

拿上来以后

出了亮以后就风化

当时把它放在水里面

我们跟考古学家一起

把它放在水里面

抓紧时间

一边喷着点泥水

一边把它的图案

规格把它画下来

画下来以后

回来就一直想法

也不是我一个人搞创作

还有漆工

还有描金的

就是仿制当时的漆器

做了两套仿汉漆器

其实为了漆马苏汉墓

当时出土了以后

因为当时没有办法保存

都没了风化了都没了

做了两套

很可惜

有一套呢我们

我代表我们厂

当时我已经是

漆器车间的负责人了

那么送给扬州博物馆

他们保存至今

还有一点

但是保护不全了

据说被人家其他的博物馆

借去展览了

可能分散了

另外一套丢在单位里面了

当时因为某种原因

没有很好保存

见不到了

现在要建设这个扬州漆器博物馆

最好的原始资料没了

当时还有一些残存的

当时画出来的图纸

还在我这个地方

这是我觉得应该值得记忆的事情

对扬州漆器的发展

因为我们这里遗留下来

很多的纹样色彩做法

通过这个搞了以后

我们搞

就是这个是真正的传承

然后又创新

怎么创新

怎么把它运用到一些漆器家具上

屏风啦

还有炕桌啦

一些桌椅

柜子上面

所以后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评选的时候

要我总结我的艺术特点的时候

我好讲了

我说你叫我对我的徒弟们

学生们

一些车间的青年们讲课都是

也好讲的讲什么

漆器

就是漆器艺术的创造

需要三个要素

三要素

漆器艺术创造的三要素

这是我总结出来的

也是反复讲

讲课也是这样讲

什么三要素

第一要素是搞漆器创作

要有广泛的生产知识

懂得生产创造

懂得生产原材料的应用

懂得生产出来的产品市场的行情

这是生产方面的要素

第二要素就是要搞好的创作

要搞精品

现在说或者是附加值高的产品

那就一定是要有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哪里来

要学习要增长我们的文化修养

这个文化修养不光是文学水平

历史水平要懂

地理

甚至军事

一些姊妹艺术

电视电影戏剧音乐

最好都懂一点

特别是历史知识

因为我们是传统产品

我们既要创新

就要首先要传承

传承是个基础

没有传承传统的基础谈创新

我说是不太现实的

第三个要素

这个刚才是讲两个要素

第三个要素就是知彼知己

用孙子兵法上面所讲的

知彼知己百战百胜

百战不殆

那么要知彼知己

只要一个就是不断创新

我跟他们讲课的时候

那么我把传承和创新的关系

是这样讲的

我说我们道教

是中国的最老的一个宗教

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它从伏羲三皇五帝的伏羲开始

一个太极图八卦

我今天暂不谈八卦

太极图

太极图有一个黑鱼

一个白鱼似的

黑鱼里面有一个点子是白的

白鱼的里面有一个点子是黑的

旋转起来它是永不停息

它是永远可以永恒的

我说好比是传统是黑鱼

创新是白鱼

但是传统里面

必须要有一个画龙点晴的白鱼

创新里面必须要有黑的那个基础

我在苏州讲课的时候

也是这样讲的

他们有好多专家很赞成这个

他说没有听过这样

我说我是随便这样想起来的

就是这么一个三要素

有这三要素

连起来就可以创造好的产品

张宇

张宇口述史
收藏
点赞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