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忆项目蚕丝织绣专题
顾明琪访谈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我叫顾明琪
是辑里村人
南浔镇辑里村人
我1946年生人
今年68
我家里一共5个人
以前我们一家人
都靠做丝过生活的
解放以后
这个丝到1956年的时候
福
我们不做了
因为这个蚕茧国家统一收购的
那个时候
丝不能给做丝的
那么一家子就养蚕
我们这里的主要的
生活来源就是养蚕
到1958年就开展人民公社
8
就集体化了
我们这个土地呀
8
蚕茧呀什么东西都
归集体所有了
那么这个蚕呢也集体养了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
才把这个养蚕
福
重新分到每家每户承包
虽然是这个改革开放
这个茧子呢还是要国家收购的
私人还不能经营
还不能经营
一直到最近几年
最近几年这个丝绸行业
8
不太好了嘛
我们这里有个辑里湖丝的总厂嘛
也慢慢地衰落了
因为这个丝绸
我们出不去
慢慢就倒闭了
就倒闭掉了
那个时候我们就又
做这个茧子就卖给国家
我们到后来前几年我们改革开放
这个起伏很大了
8
大部分人家做生意呀开厂子呀
有些外出打工呀这样
这养蚕一天一天又衰落了
8
到现在为止呢我们这个
8
养蚕的人家也很少的
我家里也养的很少的
也很少很少一点点
8
有些有的桑叶嘛把它吃掉
8
就这样慢慢地过来了
我现在在做花木
我是从30年前
+
刚刚改革开放的第一年
第一年呢我们南浔区里面
有一个花木公司
福
花木公司呢他聘请我去当负责人
我一直搞了好几年
好几年之后呢
后来这个
福
这个厂
国家都要改制嘛
我们这个地方
这个辑里湖丝
好像也有点起色了
那么就我把这个花木厂
烟
就搞掉了
就建了个新的辑里湖丝厂
我这个丝工艺呢
8
从祖祖辈辈就传下来的
在很早很早之前呢
我们这个辑里村
8
每家每户都会做这个工艺的
不做不行的
8
那时候这个茧子怎么样
你一定要茧子扎下来
做这个丝才能够卖出去
8
丝卖出去南浔镇一个丝行
丝行实际上就是
卖丝的农贸市场
我们南浔镇有四家大户嘛
刘顾庞张
他们靠丝发家的
8
我们这个辑里村的丝都卖给他们
他们经过加工之后
有些不加工有些加工
8
都卖到那个国外
8
英国啊印度啊这些国外
购
他们就发了大财了
福
我们农民嘛就搞一点小收入
他们传下来传到我爷爷
爷爷后来才到我的父亲
®
父亲呢才给我
福
那么就到我
我呢很小的时候
内
做了没多少时间
刚刚学会
那么这个茧子
就不做丝了就只产茧子了
我们现在这个做土丝呢
福
也是一个文化遗产
我就把它保存下来
购
我是九岁就开始学的
最开始呢也就是
把这个茧子
福
剥光
福
把这个毛毛头剥光
这个叫剥茧子
福
剥光之后就放锅里面
福
父亲告诉我
福
要多少温度
福
才能够把这个丝抽出来
跟着他身边看看
福
看的时候呢就慢慢慢慢
就学了好长时间的
这种事情能够做一点
福
那时候的父亲教孩子比较严的
不是现在说两句就算了
8
他们要打的这个
8
两次三次做不好
他们就一个叮就打在头上面了
也没有办法了对吧
8
现在这个小孩子不行
不是这样做的
8
那时候的时代跟现在不同的
他们教育方法就是
靠打骂过日子的嘛对吧
所以我们很怕的这个
一定好好学的
不学不行的
8
最难的就是煮茧
福
这个茧子要煮到一定的程度
才把这个丝抽出来
烧生了这个丝抽不出来
烧的时间过多了
福
这个丝也抽不出来
最关键就是这个水温
福
抽点出来再烧
福
他们一样的
福
一样的把丝做出来
福
加温时候不是很烫的嘛
保证茧子能抽丝了
就是保证一定的温度就可以了
不是很烫当然
这个水端下去不是很烫
照现在的温度就是
8
七八十度左右嘛
8
水烫一点也不会烫坏
再有它这个速度一定要匀
不能一阵快一阵慢
购
一阵快一阵慢也不行
还有一个呢接头
这个头断掉了一定要把它接上去
不接上去这个丝的质量
有影响的
会粗一会细的
做成绸子
那肯定这个绸有一段薄的
有什么样有一段厚这样的
这个很关键的几个问题
如果是土法生产的话
一天只有两出丝
这个出丝上面就满满的六件
六件丝
那么这个丝这个产量很低的
一斤茧子
那个不是烘干的
拆下来一斤茧子
福
那个时候这个茧子
这个秤啊不是十两秤
十六两
十六两归一斤的秤
福
就这样秤
一两多一点的丝
只有两两多一点
福
现在这个秤
福
十两制的秤只有一两多一点
为什么呢
福
它要有一个蚕对吧
还有一些外面的脏东西要剥掉
这个丝到后来这个薄薄的一层
这个就拉不出来
所以去掉头和尾
福
这个只有一点点
对不对
为什么说很慢的呢
因为一个茧子
我们辑里湖丝的茧子
福
一个茧子要一千到一千三百米
福
辑里湖丝发展已经很长很长时间
就在那个明朝的时候啊
就开始有人在做这个湖丝了
一直到清朝的时候
我们辑里村这个丝绸
就发展到皇宫里面了
福
所以呢康熙皇帝乾隆皇帝
他们织龙袍
都由我们辑里湖丝做的
所以这个地方有一个
福
这个蚕宝宝啊
要配种的话
8
我们辑里人啊
福
一个是比较聪明
这个蚕种这个品种啊好
这个叫莲心种
别的地区都没有的
福
只有我们辑里村有个莲心种
这里的丝拉出来的丝
又白又牢又细
a
所以呢能出名
福
还有个呢我们这个辑里村
这个水质比较好
福
那时候我们这个辑里村这个水质
到现在的角度来讲酸碱度
福
水的酸碱度是比较好
福
这个酸碱度
福
水不是有酸性碱性的嘛
我现在分析的
那时候我们辑里村
a
他们夸我们辑里村风水好
所以这个茧子蚕宝宝长的好
福
实际上不是这个事情
我们辑里村
福
现在的河把它堵死了
福
那时候河水很清的
这个一眼望过去能够望到湖底边
物
湖底边几根草在飘动都能看得到
®
这个水质是非常清的
这个水质跟这个蚕茧
扬
做丝也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后来这个解放以后的
有些专家来考证
8
他们来考查证过的
为什么辑里湖丝出蚕
四川江西他们都养蚕的
包括北方有些人也养蚕的
为什么他们这个茧子
这个做丝就做不出来
我们辑里湖丝为什么这么好
他们也来考证过的
一个就是这个水土好
一个水土好再加一个桑叶质量好
桑叶质量好蚕宝宝清晰
他这个营养好了
健康了
抽出的丝呢硬
所以我们他们做过实验嘛
我们一个辑里湖丝
人家的丝这么长
50公分要挂6个铜钱
串上去要断掉了
我们把8个铜钱挂上去都不会断
我不想把辑里湖丝传统工艺到
福
我们这一代我儿子这一代断掉了
现在没有人传承马上就断掉了
如果像我们的年龄再过十年八年
一个都没有了
福
都死掉了
福
好多传统工艺都不知道了
福
像养蚕一样的
你看你们我们南浔养蚕都是
老一辈人
福
年轻的人不会养
福
连蚕都没看见过哪会养呢
不可能的
做丝也一样的
我们这个南浔基本上没有市场了
福
国家的也倒闭了
私人的也倒闭了
现在可能桐乡还有一家吧
其他没几家了
2011年嘛我们几个
爱好辑里湖丝几个人
自发地成立了一个
辑里湖丝研究会
福
我们自发的
也不是上级命令的
我们成立研究会
我们通知镇上面区里面的领导
起来来参加
他们一起来把它搞起来了
我们辑里湖丝的研究
我们有好些人
我们辑里村有一个叫王一士先生
现在还有一个沈建东
我们几个人包括我
内
我们几个人是核心的力量
那么再就是一些
爱好辑里湖丝的人
内
起把这个研讨
我们虽然是年纪大了
还比较年轻
过去的人还有八十多九十岁的
老年人在这里
他们虽然做丝不能做
他们技艺方面还有一点点
我们传统的辑里湖丝的
福
以前的宝贵的东西
宝贵的物质
那么我们也去采访他们
内
叫他们说一说
那我们把这个集起来
我们几个研究人员再合起来
合拢了编成册子
内
这个这样搞的
我的意思就是
不管咱们领导重不重视
还是不重视
福
我们有这样的信心
定要把这个
福
辑里湖丝的传统工艺要传下去
领导不重视我们也要把它搞下去
就我们几个人有信心嘛
福
如果领导一个都不来
我们自己花钱
自己搞也要把它传承下去
把这个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摄制
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组
版权所有
国家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