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忆项目网
CHINA MEMORY PROJECT
已经消失的古建筑不能原址重建,但文化的记忆可以重建。
高中时代的一本科普小册子和一个偶然捡到的人头骨,引向了我今生的航程:从事人类学研究工作。
伟大祖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出现在南极点上,我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心里默默地念着:中国,中国,中国!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科普不是小儿科,科普里有大学问。
无产阶级革命家赵世炎烈士的遗腹子
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柴世荣的孙女
第五届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
高级工艺美术师
20世纪20年代,沧州孙氏家族家传600年的《明渤海孙氏积善堂题赞手卷》传到了著名学者、后供职于国立北平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的孙楷第先生手中。2011年5月,孙楷第先生之子孙泰来先生,代表孙氏家族将该手卷捐赠给国家图书馆。以此为契机,中国记忆项目组对孙泰来先生进行了5次口述史访问,总时长约10.5小时。
1929年出生,原名沈宗沪,生父为革命烈士沈绍藩,其父牺牲后,由帅孟奇收养。帅孟奇曾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顾问,因收养照料许多烈士遗孤,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帅妈妈”。2014年,舒炜将帅孟奇书信、诗歌、悼词等12件手稿,2件工作笔记本,1份录音带转制音频数据,35幅照片扫描件捐赠给国家图书馆。以此为契机,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对舒炜进行了2次口述史访问,总时长约3小时。
1945年出生,八极拳七世传人,经常在北京紫竹院公园习武。2017年,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对任德全先生进行了8次口述史访问,总时长约10小时,并对其武术演示进行了约1小时的影像记录。
1930年出生,江苏宜兴人,《中国盲童文学》主编,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创始人,终身致力于盲童融合教育。2022至2023年,中国盲人协会和中国盲文图书馆对徐白仑先生进行了15次口述史访问,总时长约25小时。
1935年出生,湖南长沙人,盲人二胡演奏家、教育家,曾任中国残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2022至2023年,中国盲人协会和中国盲文图书馆对甘柏林先生进行了约10小时的口述史访问。
国家图书馆原教育中心主任
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兼任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广东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副理事长,广东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原系主任,兼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名誉理事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