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晚期至民国,战乱频仍,国势衰颓,漆器制作业和其他工艺一样,进入了衰落时期。但在有些地方,制漆业仍在继续发展。如福建沈氏所制脱胎漆器,曾于清末民初在万国博览会上获得殊荣;扬州卢氏所制漆砂砚等文玩异军突起;北京继古斋、德诚局等作坊生产的雕漆器,在国内外亦颇有销路。

民国时期的雕漆作坊

  20世纪50年代,传统的漆器制作先后在国家的扶持下集中建厂,恢复生产。漆器制作从传统方式向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型。在剧烈变动的社会环境中,漆器制作的各种探索和实践得以施展。这是一笔珍贵的财富,为今天正确地认识漆器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可资甄别优劣的现实文本。

剔红木兰从军周夔耳大瓶(孙彩文)

剔红花篮盘(杜炳臣)

百宝嵌百福祯祥屏风(北京金漆镶嵌厂)

  自2006年至2012年,有19项大漆髹饰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22位漆器制作人被认定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如何保护和传承漆器就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

剔红银胎荔枝纹壶(文乾刚)

菠萝漆绿金斑莲瓣形奁(甘而可)

堆鼓贴金山西风光画屏(梁中秀)

堆鼓贴金玉宇琼楼画屏(薛生金)

漆画华夏魂(张宇)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