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8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已能够通过结绳、编贝等方式来记录生活事件。在大约1万年前,器物上的刻符和岩壁上的岩画出现了,它们是人类用于记事的新方法,也是文字的萌芽。
  文字的真正成熟是在5500年前,这时的两河流域和北非的埃及已经有了可以按照语词次序书写语言的文字——楔形文字和圣书字。也正因为文字的出现,人类有了可以记载的历史。随着时间的发展,世界各地逐渐出现了适合自身文化的文字。目前全世界一共有约2000种文字。 纵观文字几千年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原始文字时期、古典文字时期和字母文字时期。

  原始文字时期

  从远古时代出现的刻符、岩画,到5500年前文字成熟的标志——两河流域的钉头字、北非埃及的圣书体的出现,这段时期是文字的襁褓时期。

  刻符、岩画

  刻符和岩画是文字的种子形态,不能连贯成句,只是单个符号,一般不认为它们是文字。刻符,指刻画在陶器和木石上的符号,能够表达某种意义,具有指事的功能。岩画,看上去更像是画在岩洞、山崖、石壁上的速写或简笔画,比较直观、形象。中国岩画众多,发现的岩画已超过2万幅。

  

 山东莒县出土的陶文

  

规模宏大的祀神场面 中国广西宁明县花山岩画点崖壁画

  文字画

  文字画就是文字性的图画。这是最初的通信符号,一般是单幅,表形为主,表意为辅,里面的图形不能拆分,整幅图就是一种意思的传递,并不拘于用哪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只要与看图的人达成默契就能够传递其中的“玄机”。

  

  图画字

  图画字就是图画性的文字,由文字画发展而来,有的是图画即文字,有的是图画上面再加图形文字,互相说明,如同连环画。图画字多为原始宗教的教义记录,有的图形符号已经可以反复使用了,代表着指定的事物或概念。不过图画字的表达仍不能分成句子或语词,它们共同表达一段话的内容,或一个章节,多少都需要用口头进行补充。

 

 《俄亚占卜经》 东巴文

   
 《耳苏人母虎历书》 沙巴文

  

   古典文字时期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是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字书、汉字和玛雅文字。

  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也叫钉头字,丁头字,发源于人类最早的文明之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居住在该平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出了楔形文字,在西亚地区使用了3500年,传至阿卡德、巴比伦、亚述各时代,是人类文字中最早达到成熟水平的文字。 

  楔形文字的书写工具和方式很奇特,以簪形小棒作笔,以软泥板为纸,用压写的方式进行书写。写好后将软泥板晒干或者烧硬,就将文字的痕迹长期保留下来了。不过,楔形文字并非一开始就是钉子的形状,它也经历了从象形图画的转变,而且在传承中,在不同地区和民族中楔形文字也发生了表音和表意的变化。 

  楔形文字在亚述帝国时期(公元前14-前7世纪)成为了地中海东岸到波斯湾的国际通用文字,达到影响力的顶峰,但并没有流传下来。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获得最后一次复兴,不久楔形文字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最后一片楔形文字泥板的年代是公元75年。

   

                                                                    楔形文字

  圣书字(埃及象形文字)   
    5500年前,生活在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和优美的圣书字。之所以有这样的名字,是因为古埃及人把文字看作是神圣的,称为“圣书”。狭义的圣书字仅指主要用于写在祭礼器物,或者雕刻在神庙墙壁和坟墓石碑上的碑铭体,它出现的时间最早。广义的圣书字包含了碑铭体外的另两种字体——僧侣体和人民体。有趣的是,碑铭体、僧侣体、人民体的叫法并非来自埃及本土,而是由希腊人命名的。

碑铭体是图形体,古代埃及人讲究书法艺术,所以出现在金字塔或者神庙遗迹上的碑铭体相当优美,它的书写顺序多变,只要碑铭体中出现的人物和动物的脸孔朝向哪一边,文字就是从那一边开始阅读和书写的。碑铭体虽然精美,但不适于快速书写,所以埃及的碑铭体经过“草变”成为草书体,以便于在纸草上书写商业信件、文学作品等,书写顺序以从右向左为标准,文字的象形性质完全消失。后来草书体多用于书写宗教作品,使用者又是僧侣,就被称为“僧侣体”。碑铭体则主要用于庄重严肃的场合,与僧侣体同时并用达3000年之久。人民体的出现比碑铭体和僧侣体晚了大概2000年,它是僧侣体的简化,又称“书信体”或者“土俗体”,发源于下埃及,保留了僧侣体的书写顺序规范。只不过人民体虽然书写容易,却不易阅读和学习。 

  圣书字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只有在麦罗埃文(古埃及以南的麦罗埃王国文字)和柯普特文(记录最后阶段古埃及语的字母文字)中可依稀找到圣书字的些许痕迹。公元639年,阿拉伯人入侵埃及后统治了这一地区,圣书字消亡。 

  圣书字对文字发展的一项重大贡献是,圣书字有一套具有音节性只表辅音的声符,分75个双辅音和24个单辅音(后来增加到30个),这些辅音就是最早的字母萌芽。

  

                                                                     圣书字

  汉字 

  汉字的成熟形态——甲骨文的出现比两河流域的钉头字晚了2000年,但是汉字却是三大古典文字中唯一流传并使用至今的文字。 汉字从甲骨文开始,发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形体不断简化,伴随着中华历史的演进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字形变化,成为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在大陆地区通常使用的是规范的简体汉字,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通行的是繁体字。千年积淀,孕育出了灿烂多彩的汉字文化,与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文字交融影响,并远播至日本、朝鲜等地区,形成包含30多种文字的汉字文化圈。

   

                                                        “文”字的甲骨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玛雅文字 

  玛雅文字是唯一发展到成熟水平的美洲自源文字。它起源于中美州皮屯伊扎湖东北的古代城邦,位置是现在的墨西哥、伯利兹和危地马拉,以尤卡坦半岛为中心。大概在公元前后,玛雅人创造了本土文字——玛雅文。玛雅人眼中的文字是神圣的,相传是由“日眼大神”所创造,只有巫师能够学习。玛雅文字书写的内容包括历法、礼仪、神话、预言、历史、叙事诗和剧本等。玛雅人用毛发(主要是人的头发)制笔,用树皮做纸,书写顺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玛雅文字不是笔画发达的文字,字形是象形文字和声音的联合体,保留着明显的图形性质,所以读起来像连环画一样。

  现存的玛雅石碑铭文显示的是公元328年到公元16世纪期间玛雅的历史,说明玛雅文至少有近1500年的使用历史。不过,美洲在前哥伦布时代是与世隔绝的封闭社会,玛雅文字没有传播到其他的民族和地区。继玛雅人之后先后统治中美地区的萨波特克人、托尔特克人和阿兹特克人,对玛雅文化破坏多,继承少。在16世纪,西班牙人野蛮入侵中美洲(当时是阿兹特克人时代),直接导致了玛雅文的覆灭,书籍遭到焚烧,掌握文字的巫师被屠杀,玛雅文就这样湮没在了侵略者的铁蹄之下。现存的玛雅文字资料除石碑铭文外,还有3个写本,分别收藏在西班牙马德里、法国巴黎、德国德累斯顿,并以收藏地命名。

   
     玛雅文

字母文字时期

  在两河流域的钉头字和北非埃及圣书字成熟后的2000年,在甲骨文出现之前,生活在地中海东部古称“叙利亚•巴勒斯坦”(现黎巴嫩一带)的北方闪米特人创造出了一套“辅音字母”。它的诞生与东地中海的经济贸易有着重大关系。闪米特人是经商民族,当时该地区的官方字体是繁琐的钉头字,而商人们需要记录众多的商品信息和贸易往来情况,日常书写讲求简易、高效,所以在对外来文字的表音符号进行模仿、简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创性的表音符号体系。 

  古代字母遗迹的发现都集中在地中海东部岛屿和东岸地区(包括西奈半岛),刻于公元前1700年左右石碑之上的文字,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字母文字,但语言还未完全解读。已经释读的最早的字母文字是公元前11世纪的阿希拉姆国王墓碑文字,以发现地点命名为“比拨罗字母”(古代腓尼基的比拨罗,在今黎巴嫩),碑文书写的是古代北方闪米特语,又称为“北方闪米特字母”。在这块碑发现以前,最早的传世字母碑铭是莫阿比碑(又名美沙王功勋碑),时间是公元前842年。 

  3000年来,北方闪米特字母广泛流传,受到世界各地民族的热情欢迎。现在世上各国的字母,大都由闪米特人创造的字母传承演变而来。公元前1000 年,南方闪米特人成立的撒巴王国成为东方和地中海之间贸易交通的枢纽,国家富裕,影响扩大。字母逐渐发展形成了4个主要系统:即迦南字母系统、阿拉玛字母系统、南方闪米特字母系统(撒巴字母系统)和希腊字母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可以追溯到一个共同的源头。 

  所以,我们在当今生活中会时常见到的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斯拉夫字母、藏文字母、缅甸字母、泰文字母、维吾尔字母,等等,它们声形各异,各自承载着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而它们千年之前却都是一家。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