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印染,是对丝织品进行处理,也就是染色、印花、整理等,使得丝织品具有一定色彩、花纹、光泽度。

  在中国的文字中,有很多表示颜色的字是源于丝绸的,它们有些最早用以表示丝绸染色,有些用以表示某一种特定颜色的丝织品。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文字有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逐渐演变成指代某一颜色,经历了从特指到泛指的过程,保留下来成为常用文字;而有些则随着该种丝织品的减少而很少使用,逐渐成为了生僻字。经过对《说文·糸部》中这类文字的收集、整理和筛选,将与古代五色“青、赤、黄、白、黑”的部分相关文字列出。

  青色系(主要从蓝草中提取靛蓝染成)

  繱:“繱,帛青色。”为浅蓝色的帛。

  纶:“纶,青丝绶也。”

  绀:“绀,帛深青扬赤也。”指微呈红色的深青色。

  绿:“绿,帛青黄色也。”本义为绿色,即像草木之叶茂盛时的颜色。

  缥:“缥,帛青白色也。”本义为青白色,即淡青色的丝织品。

  緅:“緅,帛青赤色也。”指青红色的帛。

  赤色系(主要用赤铁矿、朱砂、银朱、茜草、红花等染成)

  绯:“绯,帛赤色也。”本义为红色丝织品,后泛指红色。

  绛:“绛,大赤也。”指大红色。

  缇:“缇,帛丹黄色。”本义为橘红色的丝织品。

  纁:“纁,浅绛也。” 本义为浅红色。

  縓:“縓,帛赤黄色。”指浅红色的丝织品。

  缙:“缙,帛赤。”本义为浅红色的帛。

  红:“红,帛赤白色。”本义为赤中带白的帛,即粉红色的帛。

  赤:“赤,南方色也。”(《说文·赤部》)本义为火红色,比朱红稍浅。

  綪:“綪,赤缯也。”指赤色的丝织品,亦被用来命名青赤色。

  絑:“絑,纯赤也。”

  绌:“绌,绛也。”

  黄色系(主要用栀子、地黄、槐树花、黄檗、姜黄、柘黄等染成)

  缃:“缃,帛浅黄色也。”本义为浅黄色的帛。

  白色系(主要用云母粉涂染,或漂白)

  缟:“缟,鲜色也。”本义为一种白色精细的丝织品。

  黑色系(主要用栎实、橡实、五倍子、柿叶、冬青叶、莲子壳、鼠尾叶等染成)

  缁:“缁,帛黑色也。”本义为黑色的帛。

  缲:“缲,帛如绀色。”本义为微带红色的黑帛。

  纔:“纔,帛雀头色。”黑里带红的颜色。

  玄:“玄,幽远也。”本义为染黑。

  古代将青(即蓝色)、赤、黄、白、黑称为五色,也是本色、原色。原色混合得到多次色如绿、紫、粉等色,也称间色。

  中国古代丝织品的着色原料基本采用天然染料,主要以矿物颜料和植物染料为主。

  矿物颜料

  用矿物颜料为丝织品染色也称石染,主要有:暗红色颜料赤铁矿(赭石)是历史上使用最早的红色颜料,涂染效果稳定持久,但色泽暗淡,其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红色颜料朱砂,使用广泛,其主要成分为硫化汞;绿色颜料孔雀石(石绿),有结构疏松易于研磨的特点,色泽稳定,其主要成分为碱性碳酸铜;蓝色颜料石青,色泽翠兰;黄色颜料石黄,色相丰满纯正,牢度较好。泥金泥银是用金银研成极细的粉末,加入胶调和成泥状。矿物颜料与纤维间不能产生化学反应,只是以物理方式附着在织物上,所以易于脱落,要借助黏合剂着色。

  植物染料

  用植物染料为丝织品染色也称为草染,主要有:染青色的蓝草;染红色的茜草;染黄色的栀子、地黄;染紫色的紫草;染绿色的艾草;染皂褐色的皂斗,等等。以植物染料染制时其色素分子由于化学吸附作用,能与织物纤维亲和,因而改变纤维颜色,经日晒水洗也很少脱色,所以称之植物“染料”,而非“颜料”。

  虽然矿物颜料做施色剂远远早于植物染料,但是由于植物染料丰富,色泽繁多,牢固度好,所以矿物颜料逐渐只被用作局部着色,而植物染料则渐渐成为染色的主要原料。

  古时称先织后染者为织纹,先染后织者为织锦。先染是染丝用做织锦和刺绣的原料,后染是织成绸再染色。无论是先染还是后染,选用颜料与染色原理基本相似,只是在操作要求和所用器具上略有不同。染色技术主要分为涂染和浸染。

  涂染

  涂染所用颜料不能溶于水,多以矿物质为主。矿物颜料要借助某些介质,如淀粉糊、胶等粘合剂使色彩附着于纤维上。把矿物颜料研磨成细粉末,调制成浆液,以刮涂或者浸泡的方式涂覆在丝线或织物上,晾干即可。

  浸染

  浸染是把丝和丝织物放入染液中浸渍,按照颜色深浅要求,可作多次浸染,一般植物染料使用这种方法。浸染又可分为套染、媒染等。

  套染是将织物多次浸入两种以上不同的染液中,以此获得各种色彩的中间色,如染红后再浸入蓝色染液以取得紫色。

  媒染是用在染料中加入媒染剂染色,借助这种媒介物质使染料中的色素附着在织物上,此法染制的织品色彩多样,牢固度强。植物染料中,除红花,栀子等可直接染色的染料外,大多数植物染料需要借助染媒使颜料固着于纤维上,以形成颜色。古代采用的染媒主要有明矾、铁浆、草木灰等。

  印花指将色浆或染料直接施于织物上,按工艺来分,主要有直接印花和防染印花。

  直接印花

  直接印花包括画绘、凸版印花、印金。画绘是将颜料或染料画在织物上,殷周时普遍使用。画绘费工费时、色牢度差,很快被其他方法代替。凸版印花是指事先将所需印制的图案雕刻在印板上,在印板上刷上染料,再将涂有染料的印板盖在织物上,印出图案。这种印花方法可以反复进行,在同一织物上印制出重复图案或相同图案的多件产品。印金印花的方法是用型版蘸上浆在织物上印出图案,然后取碎金箔覆盖,再盖以薄纸,在纸上用毛笔轻刷,浆料干燥后将印金织物背面朝上轻拍,多余金箔抖落。

  防染印花

  在丝织品上运用防染印花工艺称为缬。染缬分为夹缬(板防)、绞缬(扎结防)、蜡缬(蜡防)、灰缬(碱防)四类。

  夹缬工艺是在两块木板上根据所需图案雕刻成镂空型版(图31),图案分为阴阳纹,阴纹染色,阳纹防染。染色时将织物折叠紧紧加在镂空版中,浸到染液中,织物加紧部分因无法渗入染液而不能受染,而镂空处上色。晾干后,去掉夹板,即可得到印有图案的织物。隋炀帝曾经制作五色夹缬花罗裙,以赐宫人及百僚母妻。德宗贞元三年(787 年),大唐为了与党项互市,以缯交换牛,就大量以彩缬法染制了18万匹缯(图32)。明代的织锦与刺绣兴起以后,夹缬逐渐衰落,并被碱印、拓印,刮浆防染法取代。

  绞缬工艺兴盛于唐代(图33),又称扎染,这种工艺依照图案设计要求用缝、捆、打结等防染手段(图34),阻止织物局部上色,而被染部分呈现图案。具体方法为:用线沿图案边缘将织物钉缝抽紧即缝扎法,或将织物按要求折叠以线绳捆绑即捆绑法,或以织物自身打结抽紧即打结法等方法处理织物的欲上色印花部分,然后浸染于染液中。完成后,取出晾干,扎结部位因未接触染液而呈现着色不充分的图案。此方法得到的织物图案边缘由于少量渗入染液而自然形成色晕效果,使图案更为自然更富变换。

  蜡缬工艺又称蜡染,操作时,蘸熔化的蜜蜡绘图案于织物上,蜂蜡冷却凝固后,将织物浸入染缸。由于蜂蜡的阻隔,织物表面被蜡覆盖的区域接触不到染料,因而保持原色。从染液中取出织物后,加热去除蜂蜡,便呈现出所需图案(图35)。由于蜂蜡在冷却凝固过程中容易开裂,蜂蜡表面会形成细小裂纹。印染时,染料会沿隙渗入,在成品中便会呈现细丝状的不规则条纹,俗称“冰纹”。虽为工艺缺陷却也因此产生一种自然素朴的美,由于蜂蜡裂纹没有规则,所以也不会形成两条相同的冰纹,我们可以此辨别蜡染产品是否为手工生产。蜡染制品在中国西南如苗族、瑶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地区流行广泛。


图35 唐 蓝地蜡缬绮

  蜡缬工艺中所用的防染剂蜂蜡成本较高,因此被更为廉价的碱性防染剂代替。古代碱性物质主要来自石灰、蜃灰和草木灰,所以运用这种碱性物质做防染剂的方法称为灰缬。灰缬印染原理是利用碱性物质对某些染料的阻染作用,先将含碱浆料施于织物上,施浆处丝胶脱落,投入染液后由于生丝、熟丝上色程度不同而呈现深浅层次不同的花纹效果。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