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木版年画
对锤门神 尉迟恭 清
杨柳青木版年画发源于明代永乐年间(距今约600年)的千年古镇杨柳青(位于今天津市西青区)。清代光绪以前,杨柳青镇及附近村庄大都从事年画的作坊式生产,当地流传着“家家会点染,户户擅丹青”的说法。由于历史原因,杨柳青年画曾一度衰落,尤以抗日战争时期损失惨重,濒临灭绝。杨柳青年画的保护工作始于上个世纪建国之初,解放后天津杨柳青画社的成立,使传统年画成为我国最早的被国家以专业性经营单位的方式保护的艺术种类。
对锤门神 秦琼 清
杨柳青年画是市民的艺术,它成长在发达繁荣的商业气氛之中,这一点与其他产地以农民为主的年画制作有所不同。大量的戏曲年画和吉祥年画,都反映了市民文化和宫廷文化的影响。
庄稼人乐庆丰年 清代
天津杨柳青年画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半印半画”方法,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构成与一般绘画和其他年画不同的艺术特色。其线刻版的线纹粗细刚柔,随物变化;画工用色斟酌,色调柔丽悦目;人物开脸,细腻俊美。
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寓意吉祥,雅俗共赏,加之采用刻绘结合的特色手法,刻工精美、绘制细腻、人物生动、色彩典雅,成为中国年画艺术的代表,在中国民间文化和天津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006年,“杨柳青木版年画”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