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代,西域(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和帕米尔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曾经先出现36个国家,后来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6个主要的国家,分别是疏勒、龟兹、焉耆、于阗、鄯善以及高昌。当时在西域,有汉、月氏、柔然、敕勒、羌、塞人以及吐火罗人等许多民族,而且民族迁徙、融合的情况十分普遍,与此同时,这些民族开始创制自己的文字,这使得整个西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的一些文字在民族文化的变迁中使用的人越来越少,并最终变成无人使用的“死文字”,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19世纪末,斯文·赫定、斯坦因等西方探险家来到西域,在沙漠的腹地找到大量的文物和文献。他们把这些文物和写卷带回自己的国家,经过很多学者的精心研究,逐渐揭开了那些沉睡已久的神秘古代文字的面纱,让这些曾经“消失”的文字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等待破译的远古密码。

佉卢文

  佉卢文是我国新疆地区最早使用的民族古文字之一,又名“佉卢书”、“佉楼书”。佉卢文是梵语“佉卢虱吒”一词的简称,这一名称出自古代的佛经译本,意思是“驴唇”。相传,佉卢文是古代印度一位叫“驴唇”的仙人创造的,这位仙人形象古怪,就如同仓颉有四只眼睛一样,因此这种文字得名为“驴唇文字”。

  佉卢文是一种拼音文字,书写时从右向左横向写,字母不连写,字与字之间也没有间隔,一般都是草体。佉卢文的字母是由腓尼基文字的东方支系——阿拉米字母派生而来的。佉卢文书写的语言并不是“佉卢语”,而是印度的俗语。它跟我们常常提到的梵语有一定的关系,其实俗语和梵语类似于我们的白话与文言的关系,梵语是印度的标准语,而俗语是大众的日常用语。

  在我国境内,有两种佉卢文字系统,一种是表示于阗语的佉卢文,另一种是表示鄯善语的佉卢文。在新疆发现的佉卢文资料,主要有这四种:国王的敕令;官方与私人的信札;各种契约手卷;少量的户税薄籍。佉卢文最先传到了于阗,但是于阗使用的语言并不适宜用佉卢文,所以佉卢文在民间并不通行,只在贵族和宗教人士之间使用。而佉卢文在鄯善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现在发现的佉卢文献,大多属于鄯善王国。至于佉卢文为什么会在印度消失,而又在新疆地区流行起来呢,这始终是个谜。


佉卢文函牍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