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特文

  粟特是西域丝绸之路上的古国之一。粟特古国在汉文的典籍中有很多称呼,“粟弋”、“速利”、“孙邻”、“修利”以及“窣利”等。《后汉书·西域传》中记载到:“粟弋国属康居。出名马牛羊、蒲萄众果,其土水美,故蒲萄酒特有名焉”。

  粟特文是一种拼音文字,字母来源于阿拉米字母,它是在阿拉米草书的基础上,根据粟特语的发言特点创制的。在中国境内发现的粟特文的文献中,粟特字母共有3种字体:一种是佛经体;一种是古叙利亚体;一种是摩尼体。粟特文字体不同,其字母的数目也不尽相同。佛经体有17个字母,古叙利亚有22个字母,摩尼体有29个字母。一般来说,古叙利亚体是为景教(即基督教在亚洲的一派)的教徒所用,用来书写景教的粟特语文献和基督教经典。而摩尼体是用来书写摩尼教的经文的,字体工整而且结构精美。


粟特文书信

  在我国发现的粟特文文献主要集中在敦煌和吐鲁番地区,有佛教、摩尼教和基督教的经典,另外还有非宗教性的文书,写作年代集中在8到11世纪。在敦煌藏经洞中,发现的粟特文献主要是佛经。吐鲁番地区的粟特文献很丰富,除了宗教经典,还有买卖契约等世俗文献。近来,不断有粟特文的出土文献被发掘出来,为我们了解粟特人的信仰、生活以及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