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门神 保卫和平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 河北 王树村藏

  现代年画的产生实际上是从建国前的解放区发轫的。上世纪30年代,中国新兴木刻运动掀起了研究传统木刻、吸收国外木刻艺术的高潮,珂勒惠支的版画艺术对左翼艺术家的影响很大。变革和动乱中的社会,民生凋敝,木版年画也在抗日和国内解放战争的炮火中衰落了。但是同时,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传统年画也正发生着改变。以创新的艺术语言反映和表现时代的主题,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解放区艺术宣传的主题。一批艺术家,借鉴传统木刻年画,创作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木刻,也借鉴传统年画的形式创作出了一批像“抗战门神”等“旧瓶装新酒”式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作品。木刻画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指导下,对旧年画进行改造,把民俗文化的年画的作用提升到政治宣传工具的高度,这是新年画运动的开端,对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美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建国后,传统木版年画由于市场需求的萎缩和政治运动、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几乎绝迹。历次破“四旧”、反迷信、反封建运动,都对传统年画的生存产生了严重冲击。这些旧时代的迷信品,成为了革命和扫除的对象。为了政治宣传的需要、满足当时人们的文化需求和民俗习惯,创新年画作为大众艺术的重要形式,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推广,并影响到了当时的油画、版画、国画、宣传画等多种艺术门类的创作。不仅在创作方面如此,在理论研究方面,各地文艺团体和美术家开始到历史悠久的木版年画产地,进行调查研究和资料收集工作,也出版了一些书籍。


创新年画 山东潍坊 上世纪五十年代

  1949年8月,邹雅先生到天津杨柳青年画产地考察,写了《年画调查》一文,发表在天津《进步日报》上。1950年《人民美术》第二期出版了“年画专号”。其中刊载了天津美术工作者于1950年春到杨柳青调查年画作坊概况,由金冶先生撰写了《杨柳青和天津的年画调查》一文,该文概要地介绍了辛亥革命前后杨柳青和天津的年画艺术发展情况。同年,华东革命大学文工团美术组到苏州桃花坞,对当地旧年画的发展情况作了调查,撰写了《关于苏州桃花坞旧年画调查》一文,介绍了晚清到民国年间苏州桃花坞年画艺术发展概况。随后,北京“秋声社旅行访问团”到山东潍县寒亭镇作民间美术调查,并于1950年7月由程砚秋、杜颖陶先生合写了一篇《寒亭的年画》,作为“秋声社旅行访问各地民间文艺札记外篇之一”。以上三篇重要的关于民间年画产地的调查材料,皆在建国之初,从尚存的老艺人和故老相传的掌故中采访而来,为后来研究和编写年画史提供了珍贵史料。


放风筝 山东潍坊 上世纪五十年代

  此后,四川绵竹、福建漳州、安徽阜阳、江苏南通和扬州、广东佛山、陕西凤翔、云南大理和丽江、上海及北京等地,都先后有美术工作者下去考察并收集资料。从此,湮没已久的中国年画艺术如枯木逢春,得到了社会上的重视,且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珍贵展品而出国展览,获得了国外人士之好评。当时中国的民间年画不仅在苏联和东欧各国展出,同时还在法国展览。1953年,前苏联《艺术杂志》还刊载了娜·维诺格拉多娃所著题为《中国的民间年画》的赞美文章。


抗战门神 木刻 建国前夕 韩尚义作

  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本中国年画略史著作是1954年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年画发展史略》,作者阿英。此书之辑成,是由博惜华提供了苏州桃花坞的年画图版,王树村提供了天津杨柳青清代早期的年画资料和部分文字。其中桃花坞的图版,大都见于《支那古版画图录》。文字部分不分章节,内容以叙述桃花坞和杨柳青年画为主,也谈到了一些山东潍县年画和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年画发展概况。

  文革期间,传统年画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期间,艺人多转行从事其他工作,或创作一些宣传画和花鸟画应付时局。到改革开放,传统年画获得了新生,并逐渐恢复,但是,由于现代化、商业化和胶版印刷的冲击,传统年画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荣,很多地方出现了一户独存的濒危局面。到200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开,这些传统年画才真正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传承人和制作技艺得到了保护。


龙王神 流行于市的现代胶印年画 王树村藏

  早在1954年,政府就高度重视新年画的创作,但是以旧瓶装新酒式的改良旧年画的做法,已经不能满足新社会的生活需求了,创新年画出现了全新的局面。其中新年画与政治宣传画相结合,出现了一批反映现实生产和生活、美化生活的作品。之后,这类新年画被制成胶版印刷品,全国发行,包括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新编历史剧、样板戏等,都有所表现。八十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传统年画的复兴迎来了时机。

  近年来,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政府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保护的重视以及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工作的展开,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2003年初,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共同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保护工程将用17年时间,对中国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进行系统规划,全面统筹,实施抢救和保护。涉及的保护内容包括了传统美术在内的十大项民间文化和艺术形式。作为中国民族民间美术品类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木版年画的抢救和保护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齐心合力吉庆有余 创新年画 江苏桃花坞 上世纪五十年代

  木版年画是历史最悠久的绘画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清代末年,木版年画遍及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重要的年画产地达到几十个,全国每年生产的年画达到数亿张。年画的题材极为丰富,内容无所不包,被专家们誉为形象地反映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直到今天,以传统木版画形式创作的民间艺术品仍不时被发现。可以说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入社会、最生活化的影响巨大的艺术门类。年画还是非常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世界各国尤其是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近百年来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和研究中国传统年画和古老刻版(中国最早的木版画珍品宋金时期的《四美图》和《义勇武安王位图》现在存于俄罗斯博物馆),据保守估计,流于国外的传统年画达数万张。日本还专门成立了“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会”,并开展年画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近二十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商品化的冲击,民间年画这种以手工操作方式生产、依赖于传统年俗而生存的传统艺术形式,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目前一些产地正处于后继乏人、市场锐减、濒于消亡的境地,仅有少数作坊和传承人(多数年事已高)在从事此业。同时,传统年画和古老刻版的外流现象仍十分严重。目前,能够生产制作年画的产地仅剩下十个左右。它们分别是:

  天津杨柳青年画。据报道,目前能够从事传统木版年画制作的老艺人仅为5人;一直印制、出版年画的天津杨柳青画社保留下了近六千块老版和一大批杨柳青传统年画,目前也是状况堪忧,亟须保护。


五福今天来 山东潍坊 上世纪五十年代

  山东潍坊年画。能够刻版和印制年画的作坊,仅剩三四家。

  山东阳谷县张秋镇。尚能刻版的老艺人仅有不到十位,可印制年画的家庭作坊多印刷灶王、天神等为数不多的几类纸马。

  河南朱仙镇年画。老艺人仅剩下几位,懂得古法泡制传统颜料的仅剩下一人。

  漳州年画作坊,尚能正常维持的仅有一家。

  广东佛山年画。仅存一户。

  河北武强年画。1986年已建立起年画博物馆,是集收藏、展览、刻版、传承、研究为一体的年画专门机构,是首批国家级专业试点,但急缺保护资金。

  四川绵竹。目前已经建立起年画博物馆,保存部分古版,尚能印制传统年画,但保护状况亦十分堪忧。

  陕西凤翔年画。目前仅剩邰氏一家,夫妇两人刻版、印制年画。

  湖南滩头。传统年画尚能生产者,寥寥无几,面临失传危机。

  其他地方的年画生产,仅存于零星的艺人家中,生存状况岌岌可危。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对年画的保护工作给予相当的重视。在四川和河北成立年画博物馆的基础上,1992年天津市举办了“杨柳青年画国际艺术节”。专业协会每年都召开年画创作年会。目前,急需资金用于迫切需要抢救的年画老艺人、传承人的经济扶持,珍贵古版的收集、翻刻,对专业人员开展的培训以及进行全面普查工作的经费(包括生存环境、人文历史、生活习俗、工艺流程、工具材料、艺人小传、作品形式和类别等)。年画艺术保护的恒温设施、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和展演活动、研讨会、出版补贴等经费也是迫切需要的。

  保护工程的实施,将使全国十余个年画产地现存的珍贵老版及传统年画代表作品得到及时抢救,使一批老艺人将传统手艺传承下来,并恢复一批具有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的老版珍品式样。民间年画和年画艺人的生存环境将随保护工程的开展得到改善,使之后继有人。通过对年画艺术试点的确立和民间艺术家资格的评定、认证,使民间艺人的地位得以提高。

  传统年画是中国几千年民族文化的结晶,其中蕴涵着极为深厚的优秀文化传统,其中不乏传统的优秀品德,如爱国主义、惩恶扬善、敬老爱幼、勤劳勇敢等,是当代社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宝库,是研究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珍贵文化。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