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

  白族大多聚居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贵州、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分布。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统称为“白人”。白族在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白文”。南诏时期(公元738-902年),白族开始使用增减汉字笔画、用汉字偏旁组合成字的方法,创制了一种方块字,用来记录白语,这种文字就是“方块白文”,历史上称为“僰文”。

  方块白文一般由以下四种方式构成:1利用汉字的音表达白语的意思。如汉字“波”,白语意为“他的”、“它的”等。2利用汉语的词义,用白语的音来读。如汉语的“词”、“蝴蝶”等,但用白话的音读这两个词。3利用汉字偏旁部首自造新字,以形声字最多,也有一些会意字。4直接借用汉字的形音义。白族用白文记述历史,创作文学,留下了一定数量的白文古籍,大致有如下几类:白文经卷、白文残瓦、白文史书、白文碑刻、白文祭文、白文唱本和白文对联等。

  1958年,徐琳、赵衍荪等语文专家拟定了以拉丁型26个字母为形式的《白族文字方案》(草案)。1982年对原方案进行了修订,简称“新白文”。新白文声母27个,韵母37个。修订后的白族文字能够科学、准确地书写大理州境内白语两大方言区内百万白族成员的口语。


方块白文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