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是开放华美的时代,有大气恢宏的法度,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信心、希望和热情。各民族的文化以新的形式进一步融合,丝绸业也出现了自秦汉以来的又一次高潮。
由于隋唐时期官营丝绸生产机构的进一步增多,加之唐代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度,使男耕女织成为基本的生产形式,丝织品的产量和丝绸产区的规模不断扩大。除传统的中原和巴蜀地区,随着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的南移,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逐渐成为全国重要的产区。此外,许多边远地区如陇西、岭南等地也有丝绸业的生产。
隋唐时期,丝绸的生产技术具有明显提高,大体可分为织、染、绣三类。
织造品种的变化最为显著。根据出土实物分析,唐代已出现束综提花机,又叫花楼机。唐代丝绸织物中最重要的织锦,除沿用早期的平纹经锦外,斜纹纬锦大量出现。纬锦的确立与发展,不仅是织锦品种的重大变革,更标志着织锦技术的跨越性发展。这一技术变革对后世提花织物的影响极其深刻。此外,双层锦、织金锦,缂丝、织成、红线毯、绫、罗、纱、縠等丝绸品种也各有发展。
唐代丝绸品种丰富的原因,除了织造技术的革新外,还在于后期的印染工艺。唐代的织造方法已有绞缬、夹缬、蜡缬、灰缬等,且技法都已相对成熟,印花和印金工艺也蓬勃发展。(图18、19、20)
图18 棕色绞缬绢,唐,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
图19 花卉纹夹缬绢,唐,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
图20 蓝地蜡缬绮,唐,青海都兰热水出土
刺绣主要用于衣裙帷幔等生活用品的装饰和佛像等宗教艺术品的绣制。主要绣法除了传统的锁绣法、平绣,出现了较为复杂的金银线刺绣。(图21)
图21 罗地压金绣花卉,唐,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
在中西交融之中,中国丝绸纹样不断推陈出新,开创了灿烂奇丽的一代唐风,并影响到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大量西域风格的联珠纹样出现在中原丝织物上。其中最具影响的是团窠宝花和“陵阳公样”。(图22)(图23)中唐时期,写实主义风格开始影响到丝绸艺术,折枝花鸟图案逐渐兴起,标志着中国装饰艺术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图24)
图22 黄地联珠小团花纹锦,唐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
图23 中窼小花对含绶鸟锦,唐,甘肃省博物馆藏
图24黄地狮凤穿花锦,唐,青海都兰热水出土
在文献史料方面,仅从唐诗中即可看到大量例证,体现了当时丝织业的发达状况。白居易的《缭绫》、《红线毯》、王建的《织锦曲》等,都提及了众多丝织品的名称品种以及织染工艺的制作过程。蚕桑丝绸已逐渐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更成为文人墨客吟咏的题材。
唐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与交通路线的发达密切相关的。大运河的开凿,勾连了南北交通的网络。“陆上丝绸之路”主要有西域道、西藏道、永昌道三条路线,沿途的考古发现足以证明当时贸易的繁荣。另外,随着海外贸易的兴起,“海上丝绸之路”承担起对外输送、流通的功能,丝绸产品通过东海和南海两条航线,分别输往朝鲜半岛、日本和东南亚、印度乃至由阿拉伯传播到欧洲。伴随着空前的经济文化交流,一方面促进了唐代先进的丝绸技术向世界范围的传播,另一方面也使国外的丝绸产品和技术(如波斯锦、西亚纬显花技术等)流入中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丝绸技术的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