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埠木版年画


秦琼 尉迟恭

  杨家埠木版年画发源于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其历史可追溯至明代初年,鼎盛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迄今传承逾六百年。明代洪武年间已形成基本工艺体系,至隆庆二年(1568年),当地先后创立恒顺、同顺堂、万曾城、天和永等四大画坊。清代咸丰年间进入全盛期,百家画坊共存,年画品类逾千种,行销范围覆盖大半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一曾因战乱衰落的民间艺术得以恢复生机。1979年成立的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系统开展技艺挖掘、整理与创新工作。2006年,“杨家埠木版年画”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孝五子门神

  杨家埠木版年画按张贴场景可分为门神类、炕头画类、窗帘画类、中堂画类、实用年画、条屏画类等;题材分类则涵盖祈福迎祥、辟邪保安、吉祥寓意、风俗民情、生产劳动、戏曲神话、山水花鸟、时事幽默等多元主题,完整映射农耕社会的精神信仰与生活图景。


摇钱树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艺术特征表现为:不受自然约束,以浪漫主义手法融合象征与隐喻,构图追求完整饱满,造型注重夸张简朴。制作工艺包含核心工序:艺人先以柳枝炭条勾绘草稿(称“朽稿”),继而完成线描正稿并分版雕刻线版与色版;经手工套色印刷后,辅以局部补色与细节描绘,最终形成层次分明、生动鲜活的视觉效果。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