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头木版年画
滩头木版年画是湖南省唯一传承至今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以其浓郁的楚南地域特色自成艺术流派。该地自古巫傩文化盛行,民间祭祀活动繁盛,祭祀所用纸马品种丰富,其制作技艺与滩头木版年画存在工艺传承脉络。据《隆回县志》记载,滩头木版年画的历史可追溯至三百余年前;民间口传史料则显示,明末清初时以“王猴子”之称的王东元首创年画作坊,曾刊印《秦叔宝》《尉迟恭》等十余种传统门神。至清代道光年间,胡奇甫创办“和顺昌”作坊,新增《桃园结义》等题材;同治年间,年画销售网络已遍及全国。20世纪初期,滩头木版年画产业达至鼎盛,作坊数量增至108家,年产量逾三千万份,产品远销江南各省及东南亚地区。
滩头木版年画完整保留从造纸到成品的整套工序,形成全国年画制作中罕见的完整产业链。其传统产品涵盖门神画像、吉祥寓意、戏文故事三大门类,其中蒸纸、托胶、刷粉等特殊工艺及“开脸”技法均为滩头独创。制版工艺中,线版雕刻最具技术难度,“高福昌”作坊的“陡刀立线”技法以行刀角度统一、暗劲均匀著称,转折交叉处线条稳健,全凭匠人经验把控,成为行业标杆。
目前,这项传承三百余年的民间艺术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被英、美、日等多国大型博物馆永久收藏。然而近年来,受市场萎缩影响,滩头木版年画作坊普遍面临经营困境,大量作品或损毁或流失,部分传统技艺濒临失传,亟需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
2006年,滩头木版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