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扑灰年画


关帝像

  扑灰年画相传形成于明成化年间,距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其起源与部分民众临摹文人画及庙宇壁画售卖有关,后经对传统绘画技法的借鉴吸收,逐渐形成独特的“扑灰”技法体系。创作时以炭化柳枝绘制底稿,毛笔勾描后以白纸拓印,单稿可重复拓印多幅,故称“扑灰”。成稿后仍需经多道手绘工序方能完成最终作品。


大挂画  麒麟送子(右)

  扑灰年画主要分布于高密市姜庄镇、夏庄镇、河崖镇及周边区域。清代乾隆至咸丰年间为其成熟发展期,嘉庆时期引入天津杨柳青、潍县杨家埠的木刻版印技术,经民间艺人创新融合,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艺术流派。各流派竞相发展,涌现大批技艺精湛的创作者,其中以"老抹画"与"红货"两大流派最具代表性。


大挂画麒麟送子(左)

  扑灰年画的创作题材涵盖中堂、条屏、对联、窗旁、灶画、炕头画、供奉画、年历等载体形式,内容包含供奉家堂、文武财神、八仙过海、吉祥喜庆、故事戏曲、历史典故、风景花卉、历史人物等多元主题,完整呈现农村社会生活图景与民俗文化精髓。

  该艺术形式以夸张朴拙的画面语言、粗犷豪放的线条表现著称,被誉为"民间写意画"。其色块对比强烈明艳,人物造型简练舒展,画面寓意深刻动人。创作中注重人景物象的虚实呼应,精细处如萝卜磕花雕琢入微,粗犷处见大笔挥洒之姿,辅以明油罩染工艺,形成富丽堂皇的视觉效果,构成扑灰年画的独特艺术标识。

  2006年,高密扑灰年画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吕臻立
吕臻立

高密扑灰年画世家吕氏画派第六代传人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