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木版年画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起源于唐宋时期,至明清两代达到鼎盛。现存最早文字记载见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鼎盛时期,拥有作坊逾百家、专业画局十余家,形成集设计、雕刻、印刷、彩绘、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数百年来,该艺术形式在陕、甘、宁、青、川地区广受欢迎,成为西北农村辞旧迎新的标志性装饰品。
对松关
凤翔木版年画以线刻技法为核心特征,线条刚劲简练、质朴生动。其色彩体系以红、绿、黄、紫等高纯度原色为主,通过强烈对比营造视觉张力,人物形象丰满立体。传统印刷流程包含特殊工序:先以颜料铺染天地背景,继而实施局部罩染朱砂(称“开红光”)、晕染腮红(称“涂胭脂”)、加重彩绘,最后套印黑线主版。画面整体和谐质朴,局部粗细对比与构图饱满度形成独特美学平衡。套金镶银工艺的运用,更添富丽堂皇之气。题材以人物故事为主脉,兼及花鸟虫鱼等自然元素,形成门画、十美图、戏剧故事、风俗时事、六神信仰、窗花剪纸六大品类。作品造型严谨生动,兼具写实性与装饰性,采用全手工雕版、传统手工印制与局部手绘染填工艺,成品规格涵盖全开至十二开等不同形制。
女十忙
2006年,凤翔木版年画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